>
按出版社分 >
麦田绘本馆 >
麦田精选图画书 妈妈听我说系列套装 (含《我喜欢,妈妈不喜欢》《我不喜欢,妈妈喜欢》《我喜欢,妈妈也喜欢》3本,孩子和妈妈间常发生的137件事,你都知道吗?你都做对了吗?) (含《我喜欢,妈妈不喜欢》《我不喜欢,妈妈喜欢》《我喜欢,妈妈也基本信息
书名: 麦田精选图画书 妈妈听我说系列套装 (含《我喜欢,妈妈不喜欢》《我不喜欢,妈妈喜欢》《我喜欢,妈妈也喜欢》3本,孩子和妈妈间常发生的137件事,你都知道吗?你都做对了吗?) (含《我喜欢,妈妈不喜欢》《我不喜欢,妈妈喜欢》《我喜欢,妈妈也喜欢》3本,孩子和妈妈间常发生的137件事,你都知道吗?你都做对了吗?)
原价:84.00
作者: [法]伊丽莎白布拉米 文,[法]利昂内尔勒内瓦尼克 图, 赵宗红译
出版社:少年儿童出版社
出版日期:2015-1-1
ISBN:23627820
页数 :全3册
版次:1
开本:24开
包装:精装
编辑推荐
“妈妈听说我”系列分三册(《我喜欢,妈妈不喜欢》《我不喜欢,妈妈喜欢》和《我喜欢,妈妈也喜欢》),从三个层面展现亲子关系。作者既熟悉儿童生活,又善于寻找巧妙的、符合儿童审美习惯的表达方式——罗列儿童与母亲之间喜欢与不喜欢的琐事,三本书一共137件事情,几乎把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全勾勒出来了。
就像儿童文学理论家刘绪源老师说的那样,这三本书,是给孩子读的,也是给大人读的。大人读后,会更加理解、同情、尊重并爱孩子,这是不言自明的。孩子呢?他们在读第一本时,会不断有“被说中”的感觉,这让他们害羞,同时会产生快乐的体验;读第二本时,会有被理解的感受,这令他们激动,让他们去除卑怯、增加自信,这会对未来人生产生积极影响;读第三本时,则会让他们感受到温暖的爱,重温种种从小就深入内心的幸福体验。
画家有3种笔触对三个主题进行了区分,孩子喜欢那本笔触最为肆意、夸张,孩子和妈妈都喜欢那本则安静温馨。
内容提要
《我喜欢,妈妈不喜换》用孩子的口吻、孩子的立场讲述日常生活中孩子喜欢,妈妈不喜欢的一些事情,比如“养蜗牛,养蝌蚪,养鱼,养乌龟……然后忘掉了,由妈妈来清理和喂食。”“身上脏兮兮,指甲黑乎乎,膝盖擦破皮,肚皮还露在外面,整个人蓬头垢脸。”“在凳子上摇来晃去。”“当妈妈问我话时,说‘嗯?’或者耸肩。想回答就回答,不想回答就不回答……”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呢!
孩子的顽皮有很多种,有很复杂的成分。有一些,确实是孩子做得不够好,他们想做好但暂时做不到,还有一些是孩子的童心不为大人理解而引起的,其实孩子有自己的理由……这些,妈妈你都知道吗?
《我不喜欢,妈妈喜欢》用孩子的口吻来讲述孩子眼中的妈妈:总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、总是要求孩子当众表演节目取乐众人、总是偷偷地把孩子的旧玩具送人,总是希望孩子变得自觉更自觉……这本书既是写给孩子看的书,也是写给妈妈看的书,妈妈可以从中照见自己。
《我喜欢,妈妈也喜欢》构建了一个孩子和妈妈充满爱的和谐相处的空间,列举了一系列“我喜欢,妈妈也喜欢”的事件:我喜欢吃草莓果酱,妈妈也喜欢吃草莓果酱;我喜欢睡觉前妈妈给我讲故事,妈妈也喜欢睡觉前给我讲故事;我喜欢和妈妈一起打扮我们的家……本书这些事件虽然日常、虽然普通,却深刻表现了“爱存在于细微之处”的真谛,将看似不起眼的妈妈与孩子相处的事件集合在一起,集中展现母子、母女之间的默契,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,引发读者观照自身,去思考自己与妈妈,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。
作者介绍
伊丽莎白·布拉米是法国儿童心理医师,1990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儿童文学创作,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,她的作品被翻译到美国、德国和日本等等。《我喜欢,妈妈不喜欢》1998首版时就荣获法国电视奖,前两册出版没几年即售出800 000多册,深受读者喜爱。
媒体评论
大人和孩子都喜欢的书
——略说“我和妈妈系列”
儿童文学理论家刘绪源
“我和妈妈系列”是一套非常有趣的图画书,共分三册:《我喜欢,妈妈不喜欢》、《我不喜欢,妈妈喜欢》和《我喜欢,妈妈也喜欢》。作者既熟悉儿童生活,又善于寻找巧妙的、符合儿童审美习惯的表达方式——罗列儿童与母亲之间喜欢与不喜欢的琐事,让人忍不住窃笑、嘻笑乃至放声大笑,因为它们是那样真实。而且由这三个角度进入,几乎把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全勾勒出来了。
在《我喜欢,妈妈不喜欢》中,更多地表现了儿童的顽皮。这种顽皮,其实包含了很复杂的成分:
其中有一些,确实是孩子做得不够好,他们想做好但暂时做不到。比如:“鞋带断掉了。着急的时候把鞋带乱绑一气”;“把尿尿溅到座便器上,或者忘记冲水”等等。因为孩子小,许多好的生活习惯还没养成,在成长过程中这是难免的。
但还有第二类,是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对,孩子还是要做,这就带有一种游戏心理了。这是孩子特有的恶作剧,究其源,却是因为孩子与母亲间的爱,是由爱带出的撒娇。比如:“在她上厕所时叫她,在她洗澡时叫她;在她打电话时打断她,在她跟人交谈时打断她”;“在街上跑啊、跳啊,尤其是往水坑里跳”;有时,则分明是和妈妈作对,看她难受才开心:“所有的怪物、吸血鬼的牙、黏黏糊糊的蜘蛛和恐怖电影——总之,一切可怕的东西”。
还有第三类,那是孩子的童心不为大人理解而引起的,其实孩子有自己的理由,如:“她到小伙伴家接我时,我故意躲起来拖延时间”;“乱敲乱打,音乐开得震天响,大喊大叫……乱作一团”。
这三类里,主要的当然是第一类。所以这一本主要是说妈妈要让孩子养成好习惯,孩子一时跟不上,这给妈妈带来了烦恼,但家庭生活不是只有麻烦,此中又会间杂游戏,甚至有时,恰恰孩子倒是对的。
相比之下,《我不喜欢,妈妈喜欢》相对单纯一些。这里所体现的,主要是孩子的委屈。但委屈也有不同原因:
有的是因为孩子还不能适应妈妈的要求,于是不满,如:“要求我在夏令营时给她写信”;“硬把我拽到博物馆、古城堡和展览馆去参观”等等。
更多的时候,却是孩子感到了自己不受尊重,不被理解,妈妈根本没把自己当成已经长大的孩子,如:“按她自己的喜好给我选衣服”;“我和小伙伴在房间里玩耍,她却懒着不走”;“在一群人面前批评我”;“在一群人面前夸奖我”;“总是泄漏我告诉她的秘密,还在我打电话时偷听”等等。
此外还有一种委屈,是孩子需要更多的爱,他觉得自己被忽视了,如:“我真的很疼,她却说没事儿,没事儿”;“忘记自己的承诺,然后轻描淡写地说一句:‘哦,对不起,我太忙了!’”
这些原因中,最重头的,还是不被理解和尊重。所以,这一本中的孩子是让人同情的,他们的心情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。
《我喜欢,妈妈也喜欢》就更单纯了,这一本中,主要体现了相互的爱,写出了温馨的童年情景,读来令人快乐,会有阵阵熟悉的暖意涌上心头。如只看前两本,会觉得儿童生活充满了麻烦——虽然这麻烦是真实的,也处处渗透着人情味。有了这一本做补充,就会让人看到,有儿童的家并非仅仅有麻烦,也充满快乐和温暖。这样,儿童和儿童的家庭生活,才有了完整的体现。
这三本书,是给孩子读的,也是给大人读的。大人读后,会更加理解、同情、尊重并爱孩子,这是不言自明的。孩子呢?他们在读第一本时,会不断有“被说中”的感觉,这让他们害羞,同时会产生快乐的体验;读第二本时,会有被理解的感受,这令他们激动,让他们去除卑怯、增加自信,这会对未来人生产生积极影响;读第三本时,则会让他们感受到温暖的爱,重温种种从小就深入内心的幸福体验。
书摘与插画
购买记录(近期成交数量0)
还没有人购买过此商品